编办概况

重点专题

-->

安定区委编办打好三套“组合拳”助推“大学区”管理体制改革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12-31 】 【选择字号:

今年来,安定区委编办着眼于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科学规划学区布局,统筹用好学区资源,激发学区教师活力,助推“大学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是围绕优质均衡,立体式优化学校布局。把优化学区机构设置作为振兴乡村教育的先手棋,按照乡镇区划和人口分布,对学区机构进行调整优化,将小规模乡镇学区就近撤并到中心乡镇学区,将原有的白碌19个学区优化撤并为6由大学区管辖区域内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整体办学。同时,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求,根据学校规模、类别及实际需要,调整规范各中小学和幼儿园机构设置,撤销中学1所、学校6所、小学17所、幼儿园58所,撤并学校1。撤并后全区农村公办中小学校(园)数量由286所减至190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聚拢重组,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是加强动态调整,提升编制使用效益。按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减有增”的原则,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在优先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吸纳带动薄弱乡村学校的编制需求的基础上,以2-3年为一个周期调整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推动编制配置与教育教学任务发展相匹配、相适应。从2009年以来,先后调整学区编制5次,有力推进教育编制资源均衡配置。同时,为进一步适应“大学区”改革需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由区教育局依据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灵活调配编制资源并报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备案,强化教育部门对教师资源统筹管理功能,赋予教育部门更大的用人自主权,推动师资力量在区域内、学校间合理流动,真正将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大循环”。调整后,将撤并各学区的编制共计521名调整到所属大学区。

三是推行竞聘上岗,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结合县管校聘改革,深入推进“大学区”管理改革,积极打破制度壁垒,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推教师竞聘上岗机制通过精准定编、科学设岗、明确职责,完成农村38学校的教师竞聘工作,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有效激发教育队伍的内生动力。今年,全区范围内教师交流74人次,其中有17教师主动寻求异校交流,体现了教育人才主动适应、勇于挑战的良好风貌。现如今,随着“大学区”管理改革的深化,实现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及教学岗位的灵活调配,促进了编制资源的均衡利用,提升了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供稿:付丽)

编辑:赵丽娟   复审夏彩霞   终审:陈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