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成绩来之不易 五年启示弥足珍贵 ——《区十六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一
《报告》开篇点明了大会主题,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高度肯定了取得的成绩,深入阐释了宝贵经验,同时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作出了概括。
——大会主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勠力同心、担当实干,奋力追赶发展、建设美丽安定,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而努力奋斗。
——成绩显著:脱贫攻坚胜利收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176个贫困村3.1万户11.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283元增加到2020年的8970元,年均增幅15.9%。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4.8亿元、是2016年末的1.5倍;持续做大做强马铃薯、草牧、蔬菜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总产值近百亿元,农民产业收入占纯收入的35%以上。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放管服、农村“三变”、供给侧结构性等重大改革扎实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创新驱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加大支持科技研发投入,65项科技成果通过省、市鉴定验收。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实施城市生态加密和景观提升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30%。实施主城区集中供暖工程,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0%。实施小城镇建设重点项目42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6%。宝兰客专开通运营,安定进入“高铁时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现大气污染源精准防控、网格化管理,大气指标整体达标。“河长+警长”制有效落实,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率分别达到18%和80%。民生保障成果丰硕。投入资金6.8亿元,累计新建和改扩建城区中小学83所;探索推进“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编大型历史秦腔剧《许铁堂》荣获第五届甘肃戏剧最高奖“红梅奖”。民主法治深入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七五”普法顺利完成,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完成乡镇、村“两委”换届工作,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持续整顿,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不断完善。
——高度肯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双进双促”模式荣获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入选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荣获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草牧产业成立西北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创建全省首个“草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荣获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第二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省级文明城市等。被国扶办确定为中国扶贫交流基地观摩县区,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基层应急管理“巉口模式”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在全国推广。
——宝贵经验: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领工作全局。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确保省、市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落到实处。始终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这既是过去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必须秉持的重要原则。
——困难挑战:脱贫攻坚成效巩固的任务依然繁重,脱贫人口收入低而不稳的问题比较突出,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相对滞后,工业增长后劲乏力,重大项目支撑较弱,部分重点工作、重点指标与“走在全省前列、稳定中间偏上”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营商环境亟待提升,要素吸引力不强,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仍然突出;区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的任务还很艰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规模不足、水平不高,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党员干部推动追赶发展的能力不足,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作用发挥还不够有力,等等。
五年的奋斗极不平凡,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报告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务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务实进取、奋发有为,把安定的未来建设得更加美好!